时间:2017-10-09 15:47:39
人气:
编辑:qqtn悠悠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注意节气养生,大雪节气养生也不例外。大雪节气养生包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饮食、穿衣以及运动等等。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大雪节令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南方此时正是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是中风易发作的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中风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风已愈的人群,要时刻警惕再次中风。
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须注意的是不要在大风、大雾中锻炼,现代科学认为,在大风大雾时,空气中悬浮的有害物质较多,呼吸这样的空气,对健康有害。
(1)、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应注意防寒保暖。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服,待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外套。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外衣,避免受凉。
(2)、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再脱去外衣,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后,换上干燥衣物。
(3)、锻炼时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大雪养生在饮食调理方面宜增苦味忌咸味,补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鹌鹑、墨鱼、章鱼、北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等。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腹部、脚部,晚上睡觉前可以热水泡脚,以促血液运行。
木形人:灵芝、北芪健脾益气
饮食调养:可多吃灵芝、北芪、瘦肉、鸡肉、枸杞、益智仁等健脾益气、补肝益肾的食物。
火形人:枸杞、牛肉养阴补肝肾
饮食调养:不妨多吃具有养阴益气、补肝益肾功效的核桃、牛肉、枸杞、淮山、沙参、玉竹等。
土形人:大枣糯米补肺益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瘦肉、大枣、糯米、枸杞、益智仁、牛肉、鸡肉、羊肉、乌鱼等。
金形人:多吃松仁白果蜂蜜
饮食调养:多吃有补肺健脾、益肾养肝功能的食物,如沙参、百合、白果、陈皮、柚子、松仁、蜂蜜等。
水形人:猪肝肾可补肝肾
饮食调养:可多吃猪肝、猪肾、百合、生地、熟地、杞子、桑葚子、牛肉、羊肉等都不错。
要注意情绪平和,许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例如,因为情绪不稳和起居无规律易引发青光眼——一种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发作,其症状有: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故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要有规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晴朗的天气下,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积避免眼压升高;气候寒冷的恶劣天气里,要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部的影响。
另外,如果雪下得较大,积雪不化,人们大雪中待久了极容易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为,畏光、流泪、异物感、奇痒、刺痛、水肿,因此雪地逗留的时间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游观光应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的墨镜。尤其是东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
一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四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五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六宜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七宜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一防跌倒:下雪天,防滑、防跌、防撞对老人来说最重要。建议骨质疏松的老人下雪天最好不要出门。
二防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等。
三防煤气中毒:利用煤气洗澡或用煤炉取暖,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四防虚脱:长时间用热水洗澡,很容易发生虚脱而晕倒。此时应让虚脱者平卧,并口服温盐水。
五防晨练病:天气寒冷时一些人坚持早锻炼,因身体未适应露天环境,很容易发生心慌、胸闷或低血糖反应。
六防烫伤:用热水袋给老人或婴儿取暖,因他们对温度不敏感,很容易发生烫伤。
七防不当御寒:方式包括门窗紧闭不通风、钻进被窝蒙头睡等。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吕妍表示,目前来看虽然大雪不寒,但日常还应注意头与脚的保暖。因为头为诸阳之汇,而寒从脚起,这两个部位保暖好了,身体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保暖的重中之重是头部,有研究发现,当气温处于4℃时,身体60%左右的热量会从头部流失,温度越低,头部损失的热量越大。”吕妍说,现在出门戴帽子,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今冬雾霾天不少,有可能让人变得阴郁,吕妍提醒,改善心情可多吃些“开心食物”,她推荐的是香蕉及燕麦等谷物。香蕉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排解紧张与忧郁;燕麦等谷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代谢,对抗压力、抗抑郁也有帮助。
1.适当进补
大雪时节,地冷天寒,人们由于天气寒冷,人体为了保存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冬天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
2.多食高热食物
冬季的日常膳食应以“温”、“补”为主,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合优质蛋白的食品,以增加营养;多食用牛、羊、狗肉等热量高的食品以温补肾阳,增强御寒能力
3.多吃蔬菜水果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以防皮肤破裂。此外,还要注意多喝些热汤,以滋补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
4.多补充水分
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毫升)。
5.药补因人而异
现在很多人注重养生保健,有时还会选择使用中药及其他保健类药物进行药补,尤其在冬季,药补用于平常百姓家很常见。但是,专家提醒,冬季药补,必须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运用,以避免“无虚滥补”、“虚不受补”等不良倾向。如果乱服补药,则非但对身体无益,而且会造成不良后果。
1.适度锻炼
体育锻炼要等到口照比较充足时进行,并见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以及雾露中锻炼。运动项i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各种气功、散步、慢跑等。
2.充分准备
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再脱去外衣,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后,换上干燥衣物。
3.循序渐进
锻炼时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4.不要晨练
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
1.睡前泡脚
古人有“层起三百步,睡的一盆汤”之说。在冬季晚上睡前要泡脚,并是进进行适当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补肾健脑,调整阴闭,并见有利于夜间睡眠,对长期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益处。
2.早卧晚起
要“早卧晚起”。注重情志调养。宜心静,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宜多晒太阳,这对防止不良情绪及一系列疾病均有益。不要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晚上最好在11点前休息。
穿着注意事项
1.注意头脚保暖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中医理论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不戴帽的人,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气温在4℃,从头部散失总热量占60%。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2.注意胸腹保暖
冬天风寒侵人人体,首当其冲的还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內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此外,寒冷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不容忽视的环节。
3.女性穿衣
大雪节气后,由于天气变冷有些女性容易感到寒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子由于经期孕期和产褥期或患有贫血、胃肠症及久病体虚等,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抗寒力差,故冬季特别怕冷。另一方面,女性如果营养缺乏,患低血压或甲状腺功减退会,也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会导致手脚冰冷。
4.老年人穿衣
老年人因为身体较弱,因此怕寒,冬天睡觉时喜欢多穿衣服,但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因为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紧张度减弱。如果这个时候脱衣而眠,可以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穿厚衣服睡觉,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会感到寒冷。穿多衣服睡觉时,会越睡越冷。
1.情绪疾病
另外,要注意情绪平和,许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例如,因为情绪不稳和起居无规律易引发青光眼,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发作,其症状有: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故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要有规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晴朗的天气下,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积避免眼压升高;气候寒冷的恶劣天气里,要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部的影响。
2.雪盲症
另外,如果雪下得较大,积雪不化,人们大雪中待久了极容易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为,畏光、流泪、异物感、奇痒、刺痛、水肿,因此雪地逗留的时间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游观光应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的墨镜。尤其是东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